如今,高粱栽培技術由單項技術向多項技術集成發展,通過選用良種、合理密植、化學除草、配方施肥、機械化耕種收獲等等組裝配套技術,提高了高粱的生產技術水平。逐漸形成了“高粱密植高產綜合配套技術”,即采用130厘米大壟壟上4行種植模式,實施過程中重點在增密保穗、深松整地、優選品種、適時精播、配方施肥、機械收獲等環節取得突破。采用大壟種植后平均畝產可達到577.6公斤,較65厘米常規壟種植畝增產65.6公斤,增產12.8%,每公斤高粱按市場價格1.9元/公斤計算,畝增收124.64元,經濟效益十分可觀。
一、高粱高粱密植高產綜合配套技術主要技術內容
1、秋深松,精細整地:秋季用375馬力大型拖拉機牽引深松整地機進行全方位深松,深度30-35厘米,同時秋施有機肥,有利于土壤結構的改良,可顯著的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墑性能。每公頃地塊可多蓄水400立方米左右,相當于建了一個“土壤水庫”,同時可以接納24小時降水100毫米,實現坡地無徑流、洼地無明水。
2、大壟窄行密植:采用130厘米大壟壟上6行,壟上大行距20厘米,小行距10厘米,株距13厘米,公頃保苗30-35萬株。
3、選用優質高粱品種:適合密植高產的品種首要前提就是密而不倒,高粱品種根系要強。當前密植的品種主要應用的是綏化農科所得綏雜7和黑龍江省農科院的龍雜683號等品種,高粱優良品種普及率達到了100%。
4、適期精量播種,在地溫穩定通過10℃時開始播種。采用大型2BJQD-4型氣吸式大壟高臺精密播種機進行精量播種,。播前藥劑拌種。按1公斤種子使用4克混配殺菌劑(按15%粉銹寧可濕性粉劑60%、2%立克銹粉劑40%混配),加水適量后拌種或浸種后拌種,拌種要均勻,堆悶2~4小時后播種。
5、采用測土配方分層施肥,均衡供肥,每公頃施用有機肥15立方米,高粱專用肥300-400公斤分層施肥,即底肥施在壟下12-15厘米處,種肥施在種下6-8厘米處,同時注重微量元素的合理搭配。根據高梁長勢,噴施富硒葉面肥,滿足了高梁在生育期對硒的需求,達到富硒要求。
6、防病除草:使高粱田間管理由粗放到精細。化學除草根據可土壤墑情等進行土壤封閉除草或莖葉除草,及時鏟趟、后期在草籽未成熟前拔凈大草、根據病蟲害預測預報及時搞好病蟲害防治。生育期間根據高粱長勢科學調控。
7、機械化收獲,秸稈還田。高粱籽粒小,一般在完熟期含水量已經降到商品糧含水量,這時采用聯合收割機直接進行收獲。收獲的商品糧中會含有碎高粱稈,可通過過篩加以清除,以便于保存。收獲殘留的秸稈用滅茬機可直接粉碎深翻還田,矮高粱秸稈直接既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,改善耕層土壤結構,又不影響次年作業。
高粱130厘米大壟密植優質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即突出了單項技術的試驗研究,又加強了綜合技術的配套組裝;即完成了創新技術的示范引帶,又做到了傳統技術的提煉升華。通過積極推廣土地連片種植、發展訂單農業、產業化經營,開通農業科技110熱線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、引進現代化服務等手段,擴大技術宣傳面,提高了農戶的科技種田水平,確保了技術模式的到位率和有效推廣,促進了土地的合理流轉,節約了勞動力及勞動成本,富余的勞動力可進行勞動力轉移,獲得種植業以外的經濟收入,社會效益顯著,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。